不支持Flash
首页 诗词月刊 倾心余事做诗人 诗人档案 站长风采 诗坛快讯 切磋园地 八方联谊 诗词曲赋 诗书画廊 联系我们
诗词曲赋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曲赋
关于“撞韵”“挤韵”及其他
[发布时间:2023-09-05 11:06:14 ]   

各抒己见

关于“撞韵”“挤韵”及其他


熊玉平


  有几个诗词方面的观点,经常被诗友提起。到我面前,我偶有回复,免不了礼节一番,客套一下,次数多了,便有不胜其扰之感。所以不妨集在一堆,一起言论,以后以此作答。再有类似,便补于此后。

  观点之所以不能统一,缘于“选择性同意”。倘或有专家定论,便不至于分歧。只是如今的专家,也“岌岌可危”,自顾不暇,大有委身“砖家”之势。对于专家,人们还处于“选择性同意”的状态。所以,我的观点,依然是“选择性同意”的结果。

  我自然不是专家,因为学习诗词时间并不长。之所以要选择观点,那是因为无论向上向下,或者向左向右,总得有立足之地。但凡再写,总得有依据。至于我选择的观点是不是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我也没有把握,因为观点在进化中,理论在完善中。很有可能以后我会变过来,那只表示我在进步,我不以为耻,因为那与卖祖叛国、背弃人民讨好资本不是一个级别的问题。

  “撞韵”是指绝句3句,律诗37句位置,不该押韵却用了韵字;“挤韵”说的是韵脚字用了同一个韵母,更甚是连声母也相同,尤甚是韵脚字是同一个字;“挤韵”“扩大化”认为,一首诗中,出现韵脚字同一韵部的字,也属于“挤韵”。这两说均对格律诗而言,不涉及词和曲。此说据考源于清朝,有人撰文批驳过。

  我选择的观点是,能不撞就不撞,不反对别人撞;能不挤,尽量不挤,不反对别人挤。我的依据别人不一定同意,所以也无须别人同意,我不反对别人也便是依据。想和我一样的朋友,会善意地问我:那你为什么要坚持“不撞”“不挤”呢?你坚持不也是步人后尘,并不独特吗?

  我的依据,缘于我对诗词的粗浅理解。鲁迅说,文分两类:韵文和散文。我信鲁迅,也信毛主席称鲁迅为与孔子并列的“圣人”。这便与“王阳明一个,曾国藩半个”不一致,依然来自“选择性同意”。

  诗词是韵文的典范,自然要讲韵律。而韵律缘于音律,讲究抑扬顿挫,错落有致。“撞韵”的位置,是留给变化的。“挤韵”是避免重复,与不重字、不与标题同含义、不出现同含义的字,是一样的。要求绝句2028字、律诗4056字,要尽量精炼,不至于浪费,能字字珠玑最好,能一句三重、四重、五重意义更好。所以,我个人愿意接受,但不会要求别人非此不可。

  格律诗较词和曲而言,更讲究“端庄”,是戴着“镣铐”跳舞。我想既然是“镣铐”,不妨“铐”紧点,更显见骨骼。“一三五不论”,这是公认的,同许的。基于“镣铐”说,我是尽量“论”,自然不反对别人“不论”。不仅要论,平声还要论“阴阳”,仄声要论“上去”,同一句诗里,力求不重复,尽量要错开。

  这里便看出我在故作姿态,不招人乐见了。还有我自己都认为过分的。

  刚学写诗词时,才开始知道“平水韵”,着实让我恼火了一阵。幸灾乐祸地想:难怪古诗词不招人待见,我这高等知识分子,从来都不曾听过这个,难怪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却读不懂古诗词的音韵,古诗词不能得到普及和传承,便不意外了。当下立志要用新韵写诗词,为诗词传播和传承尽绵薄之力。

所谓学写,无非先看前人怎么写。诗于唐盛,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孟浩然杜牧李商隐便是躲不过的几座山,都得去看看,毕竟人家广为流传的都够出本小书。再用普通话的语气去读,去写,便不习惯,甚至觉得少了味道,后来发现是“古”味。

  回头看称呼,也觉出别扭。“五四”以后,有了新诗,便称之前尽为“旧诗”,而“古体诗”成了唐代以前没有平仄格律的诗的称呼。旧,便是陈旧、废旧之意,在于弃之不用。而“古”,可以考古、仿古,在于保留和传承。于是有称,不标明“五绝”或“七律”,便默认为“古风”,可以不讲求平仄、格律。“仿古”不是仿成熟的格律诗,而是仿曾经早期未成熟的“古风”,才显得正宗。至于清朝提出“撞韵”“挤韵”,就更不正宗了。

  我便不再理论,顾自在我的言辞里,把区别于新诗的格律诗,泛称古体诗。仿古,自然用古韵更贴切。正如诗的《平水韵》,词的《词林正韵》,曲的《中原音韵》。考察一下南北各地,有的地方提倡平水韵,默认不标韵即是,“新韵”“通韵”要表明;也有地方提倡新韵,默认不标,而需标明“平水韵”等。这两队,我以前站后者,现在站前者。我无意用我的“进步”贬低哪队,只表明我“变化”的“依据”。同样表达我坚持的,和不反对的。

  我心目中的古体诗,便是格律诗,是用古韵的格律诗。与同意“双轨并举,守正创新”不矛盾。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主办单位:诗词月刊  辽ICP备16005768号-1            版权发布:营口之窗网站  技术支持:营口爱思达计算机信息网络有限公司(国家批准建站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