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首页 诗词月刊 倾心余事做诗人 诗人档案 站长风采 诗坛快讯 切磋园地 八方联谊 诗词曲赋 诗书画廊 联系我们
诗词曲赋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曲赋
话说田鱼—李青葆
[发布时间:2023-10-31 11:11:15 ]   


 

话说田鱼



李青葆


2005年6月11日,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方山乡龙现田鱼村举行授牌仪式。就像超女,一夜间,青田田鱼名驰海内外。

田鱼是我的朋友,从小我便喜欢看田鱼、玩田鱼、吃田鱼。

我老家住在农村,祖祖辈辈种田。每年春天,我亲眼目睹父亲把鱼苗放在稻田里。到秋天稻子黄时,在收割前将稻田的水排干,然后将鱼捉进鱼篓或水桶里带回家中。

我喜欢田鱼,首先是因为她好看,有红的、黑的、白的、花的,五彩斑斓。因为她生长在稻田里,游动时,要避免与稻丛碰撞,要绕过稻丛,所以,身子练得特别轻巧,游姿特别优美。我从会爬开始,父母亲就让我在盛有鱼的矮脚壶里看鱼、抓鱼,直到弄得全身湿透,父母拉开我时,我还吵着要玩鱼。这时,母亲会哄我,妈妈把鱼烧起来给宝宝吃,好吗?吃了,宝宝快快长大长高,早一点去读书。于是,我便闹着要吃田鱼。

田鱼属鲤鱼科,但她的味道远胜一般的鲤鱼。因为灌溉稻田的水都是无污染的山泉,她生长在稻田里,吃的是稻花、稻虫,所以她一身冰肌玉骨,肉细嫩爽口,鲜美无比,而且营养丰富。此外,其区别于其它鱼类的主要特色是鱼鳞可吃,柔软、香艳、美味。所以,在杀田鱼时,千万不要打鱼鳞,割掉鱼鳞,就会影响田鱼的香嫩味道。在农村,田鱼是招待客人的首选佳品。

鲜杀田鱼好吃,而熏成鱼干更是另有风味,香脆宜人,余味无穷。凡贵客临门,炒粉干、烧面条,总要放一两枚田鱼干。没有田鱼干,给人觉得不够档次。就像当今城里有钱人请客要点龙虾或象鼻棒一样。

田鱼干还是馈赠亲友的好礼品,她好就好在是无污染环境里培育的生态食品,承载着人情、乡情和风情。海外华侨吃着她,一股浓浓的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

近些年来,家乡人用她换钱,搞活了农村经济,也源源不断地为城镇人提供了膳席佳肴,受到了城乡人的普遍欢迎。

田鱼是青田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菜,人们把她作为吉祥的天使,盼望年年有余(鱼)鱼跳龙门鱼水相亲。既为自己讨彩,也为客人祝愿。不少地方甚至把田鱼当嫁妆,其用意显然是为了讨个吉利。无鱼不成宴,吃田鱼已成了青田民间风俗和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

  我喜爱田鱼,还因为田鱼有着非凡的来历。民间有这样的传说:很早以前,一个名叫田农的青年农民到城里卖柴归来,路上从一个老头手里救下一条奄奄一息的鲤鱼。他把她带回家养在水缸里,给她疗伤。伤愈后,他正准备将她放回瓯江,那鱼却变成一个美貌姑娘,要嫁给他。结婚那天,四邻乡亲正在吃喜酒,突然云聚电闪雷鸣,半空中东海法龙气势汹汹地宣布:小鲤鱼是东海龙王的外孙女,位列仙班,不能与人通婚,必须马上回宫。小龙女坚决不肯回去,说她爱田农,要与田农相伴终生,死后,也要把自己交给田农。法龙忍无可忍,便依法将她剥去龙皮,废掉法力,变成小鲤鱼,抛落在田农的水稻田里。从此,小鲤鱼与田农朝夕相见。可是,祸不单行。这年夏天,老天百日不雨,泉水枯竭,鲤鱼面临死亡的威胁。田农为救鲤鱼,白天到二十里外的瓯江挑水,夜里在稻田里打井找水源。这样无日无夜地不知干了多少天,田农终于支撑不住,倒在自己挖深的井底,再也爬不起来。然而,就在这时,奇迹出现了:在田农倒下的地方,突然喷出泉水,很快灌满了深井,灌满了整个稻田。有人说,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原来这水是田农的灵魂所化。鲤鱼感谢救命之恩,此后便永远生活在稻田里,尽享鱼水之乐。从那时起,水稻田里有了田鱼,有了稻鱼共生共荣。

  这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赋予青田田鱼以神秘的色彩,高尚的情操,给人们以美好的遐想;人们喜欢她,爱她,把她作为忠贞爱情的象征,把鱼水之欢喻为生命的乐趣、爱情的最高境界。

关于稻鱼共生,中国科学院一位农业专家分析道:在经济不发达的山区,稻田养鱼使农户既能获得维持生命的碳水化合物,又能获得一定的蛋白质营养。在田里,水稻可为田鱼提供荫凉和有机物质,而田鱼又可以为水稻消灭害虫,通过自己不停的游动促进养分循环,达到增粮、增鱼、增肥、节水、节地、节成本等多种效果。在农业社会中,稻田养鱼对农户来说是一种特别合适的生产方式。然而,这种传统的耕作方式正在被当代人忽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逐步成为全球科学发展中一股不可抗拒的潮流。随着现代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不断应用,机械化、专业化的水平越来越高,还有,人口的增多,追求水稻高产的欲望越来越强,化肥、杀虫剂的使用,农田环境的污染与日俱增,传统的稻田养鱼面临着消亡的危险。因此,从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科学家们提出了保护农业传统技术的课题。世界文化遗产的认定,不是因为现代化,因为繁荣,因为张扬,而是因为数千年如一日地造福人类,因为默默奉献,因为濒临衰亡;而田鱼,还因为她的美丽,在青田农村,人称之为美人鱼

在这个世界上,无言和美丽是脆弱的。因为脆弱,所以保护。否则,我们的后代可能要在历史博物馆里研究稻田养鱼

青田田鱼被列为首批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后,我的老家小舟山乡也立起了著名经济学家费孝通题额的中国田鱼村花岗岩牌坊。当时,村里人叫我给它配了一幅对联,联云:

化龙布雨,永做五洲人吉祥天使;

造福与农,终成联合国文化贵宾。

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即2006年,小舟山全乡稻田养鱼翻了一番,放养5千余亩,产量达到3万余公斤;全县养鱼由5万亩增至10万亩,产值达4000多万元。这就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带来的初步成效。

青田稻田养鱼历史悠久,几乎与人类文明同步。我们从字的造形可知。上面是字的变形,像鱼的嘴,中间是字,下面是四点,同字。它告诉我们养在田里,可以用烧起来吃。从字的象形表意结构,我们可以推算田鱼的养殖历史比造字的年代更久远,即使以孔子整理文字的年代为准,也有2500年。更何况字的成形早在孔子之前。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出土的甲骨卜辞有十一月,在圃渔的记载,可见早在商代晚期,中国就开始池塘或稻田养鱼。而青田田鱼的历史也决非仅1200年。据《青田文物》一书记载,远在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1世纪至前256年),便有先民在瓯江边捕鱼、种田。有江、有水、有鱼、有田,稻田养鱼条件具备。所以,青田稻田养鱼应该起始于3000年前。

行文至此,笔者觉得,本文开头讲青田田鱼像超女,一夜成名,这话似乎有些不妥。其实做任何事都要经过十月怀胎,成名只是一朝分娩而已。就讲超女的夺冠,她们的素质,从母胎里便已开始形成,她们经过十多年、二十多年的刻苦修炼,才有今天的夺目光彩。而青田田鱼更是千年等一回,历经数千年的寂寞和坚持才有一夜成名天下知

一个周末,我陪同几位外地作家到方山龙现田鱼村采风,给田鱼写了两首诗,现抄录如下,作为本文的尾声。

世界文化遗产青田田鱼感赋

水里佳人田里游, 稻花香透乐悠悠。

冰肌玉骨家家爱, 烈火红烧为众谋。


与稻共生鱼美人, 为农默默吐芳芬。

龙门欲跳先磨志, 千古修来名誉珍。


(本文获2007年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新农村征文大赛一等奖,并在征文选《岁月浓情》和《文化交流》中英文杂志发表。)


李青葆   1947年出生于浙江青田,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理事。《中华诗词》杂志特邀点评嘉宾。出版有长篇小说《情海无舟》《奇石流梦》等18部,其中诗词楹联集5部,《行走的风景》曾获2005年国际龙文化金奖。2004年被中国作家协会《文艺报》社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主办单位:诗词月刊  辽ICP备16005768号-1            版权发布:营口之窗网站  技术支持:营口爱思达计算机信息网络有限公司(国家批准建站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