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诸葛亮
原作:
蜀汉武侯诸葛亮,汉中勉县供祠堂。
武文才略古今仿,侯相军师妙计藏。
诸姓孔明民敬仰,葛衣羽扇智谋强。
亮托汉室匡扶岗,胜算胸中慧脑装。
改作:
诸葛亮
高卧南阳诸葛乡,卧龙岗上有包藏。
南征北战为谁算,阳运阴谋用指量。
诸水诸山齐敬仰,葛衣葛面各宣扬。
乡愁不抵托孤梦,一树秋风湿羽棠。
这是河北诗人的一首“双藏头诗”,即第一句七字藏于以下各句的句首,此乃此诗人的一项发明。但有如下问题:
1、题目麻烦。武侯即诸葛亮,用《诸葛亮》即可。
2、“蜀汉武侯”累赘。武侯即西蜀诸葛亮。“蜀汉”两字累赘。
3、“汉中勉县供祠堂”直白,无比兴诗法。“供祠堂”三字足够,“汉中勉县”四字浪费。
4、“武文才略古今仿,侯相军师妙计藏”词序不对,对仗不工,“古今仿”“妙计藏”不对仗。
5、“诸姓孔明民敬仰,葛衣羽扇智谋强”不对仗,非诗家语。
6、“亮托汉室匡扶岗”不通。
7、“胜算胸中慧脑装”重复,“慧脑装”不通。
8、缺少意象。
9、诗味不足。
双藏头诗是藏头诗一种,第一句必切入题目,如《诸葛亮》是题目,切入题目就是表现中心思想。《诸葛亮》的中心思想是匡扶刘备,三顾茅庐,六出祁山,三分天下;不是“蜀汉武侯诸葛亮”,这使“双藏头”肤浅空泛。
改后,第一句言诸葛亮隆中计;第二句言诸葛亮妙算。“葛衣葛面”少数民族,暗指七擒七纵孟获。“羽棠”诸葛亮的道服。第一句“高卧南阳诸葛乡”一个藏头,以下六句分别含第一句的六个字,为双藏头。“双藏头”的主题要与首句紧密关联,意象合一,思想与艺术要也要高度统一。
切磋老师:朱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