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首页 诗词月刊 倾心余事做诗人 诗人档案 站长风采 诗坛快讯 切磋园地 八方联谊 诗词曲赋 诗书画廊 联系我们
诗词曲赋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曲赋
情愫涌心化为诗
[发布时间:2025-03-18 08:53:25 ]   

情愫涌心化为诗

——教老者诗词赏析


李智明


诗歌创作时要做到真情流露,必须是有感而发,自己怎么想的就怎么写,是胸有成竹,是一气呵成,是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而不是坐在那里生编硬造,无病呻吟。诗歌是有感而发,直抒胸意,表达真情的结果。唯有真情动人心。没有情感的诗歌,是不能触动读者的心。唯有真情实感,才能深深地打动着读者的心,才能使读者思想上产生共鸣,进而使读者获得启迪和向前发展的驱动力。有感而发,才是诗歌写作的灵魂所在,只有发自内心的动容,才能写出触动人心的诗歌,才能真情永驻心间地。

近日,读了教老者几首诗词,令我深有感触,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有感而发”对于诗歌创作的重要性。

一、清明祭父母

清明时节杏花天,每忆椿萱泪澿然。

似海深恩怀久远,来生唯愿侍尊前。

诗人在很小的时候失去了父亲,因此,深深体会到父爱的重要。一首《清明祭父母》的诗很是感人,感情的真实流露,跃然纸上:恩深似海,情怀久远。真挚深切的情感、韵味悠长的旋律感动了读者,让人泪目。

接着,诗中写到,“似海深恩怀久远,来生唯愿侍尊前。”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父母的思念之情和感恩之心。这种对父母的思念之情和感恩之心,通过诗人的笔触表现得淋漓尽致。

该诗巧妙地运用了“化用”手法,既显示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又凸显出诗人语言的创新,情感的深化与思想的升华。这首《清明祭父母》诗正是如此。读“清明时节杏花天”一句,让人马上联想到杜牧《清明》的“牧童遥指杏花村”,同时又强烈感受到春意扑面,杏花竞放的喜悦与热闹。与下句“每忆椿萱泪澿然”形成鲜明对比,以乐衬悲,越显悲之深、伤之切,“情之厚如斯 ,百世不足还”。读“椿萱”一词,让人想起牟融《送徐浩》中的“知君此去情偏急,堂上椿萱雪满头”,父亲的伟岸、母亲的慈爱,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怀想,更显出内心的孤单与眷恋。作家毕淑敏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读此诗,尤令人感触、感动!

二、真情永驻有清欢

人生剧本任由观,是是非非苦难。

恨若千千东逝水,真情永驻有清欢。

红尘岁月如流,天涯过客多情。人生,像极了一本故事书。诗人工作了四十年,期间,认识了很多人,甚至也给予了很多人的帮助和支持。这些人中有不乏为情而来,也有为利而来。人生百态,远远近近构成了我们在人生舞台上的一场戏。这就是诗人的亲身经历,因此,《真情永驻有清欢》是诗人“有感而发”。没有一种情怀,会将你的感动永远承载。这不是谁的悲哀,这只是人性的无奈。记住瞬间,铭刻永恒,感念岁月,感恩拥有。

好一句“真情永驻有清欢”!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人生剧本由人看,是是非非任人评。成败得失,是非对错,爱恨情仇,一切皆如浮云,让其随风而去吧,心中只留真情永驻。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看破成败、看透得失,保持本性、返璞归真。全诗表达了诗人顺其自然、从容淡定、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心境和“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胸襟。

三、健康人生  绿色无毒

虎门遗址耀千秋,烈火销烟雪国仇。

禁毒警钟长忆记,空明澄碧满神州。

诗人在第36个国际禁毒日,遥想虎门销烟——人类禁烟旷古未有之壮举,有感而作《健康人生  绿色无毒》一诗,言辞诚恳且情意深长。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虎门遗址”“烈火销烟”,警告世人要勿忘历史,警钟长鸣。同时,表达了诗人期盼神州大地从此空明澄净,人民安享绿色健康生活的美好祝愿的真情实意。全诗意蕴高远,言简意赅,却又博大精深,格调昂扬向上,语言凝练明快,用词准确精练,含蓄隽永。如前两句中“耀”和“雪”两个动词,后两句中的“长”和“满”两个形容词。这样,使得诗歌更加富有节奏感。

四、浪淘沙令寒冬伤怀

冬月尽霜天。凄雪严寒。兰花欲放又凋残。此景犹生悲切切,伤泪涓涓。

泼墨想联翩。思绪绵绵。万千往事入胸前。回首红尘皆是梦,难落银笺。

这首词写感慨,诗人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在这严寒冬月,触景生情,有感而发,道不尽“寒冬伤怀”。首句“冬月尽霜天”,寥寥几字,总起全文,透出几分伤怀和悲感。“切切”“涓涓”“绵绵”,这些叠字可使该词产生独特味道,有意为之,往往别开生面,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上阕:一、二句描述冬天寒冷。三句“兰花欲放又凋残”是实景描写,很有立体感。它形象地把冬天的严寒与无情捧到读者面前,富有诗情画意,令人信服;又虚实结合,令人耳目一新:如此天气,怎不让“我”“悲切切”、“泪涓涓”?这是第一次点题。

下阕:借景生情。诗人笔兴所至:“泼墨想联翩”,承上启下,灵感于胸:“千万往事入胸前,回首红尘皆是梦”。但在这霜天凄雪,心生悲凉的寒冬,诗人只好搁笔。再次点题。结尾两句,不仅回应开头,做到完美地收束,更是诗人发自内心的独白。景是哀的,但情却不伤,尽显高格。

这首词取材精慎,安排巧妙,结构严谨,笔调轻松,语言流畅,意蕴深厚,饶有生活情趣,深刻地反映了诗人的思想感情,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主办单位:诗词月刊  辽ICP备16005768号-1            版权发布:营口之窗网站  技术支持:营口爱思达计算机信息网络有限公司(国家批准建站单位)